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如果你非得问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你不适合创业,因为创业成功没有真正的秘诀,只有提高创业成功几率,如果你在创业前仔细评估下,以下三条你满足了几条,如果满足了两年,请放手的干吧,成功离你很近! (一)掌握专有的实用技术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某种实用技术,其实他就具备了创业的一项内在条件,甚至可以做到零资本创业。比如像网易总裁丁磊。在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当上了广州一家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总经理技术助理。在这家ISP,丁磊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结识了很多网友。然而好景不长,丁磊所在的ISP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昂贵的电信收费几乎无法生存下来。丁磊选择了离开,决定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由于做技术出身,丁磊选择了用技术来创业。丁磊用自己积攒的50万元做开办费,成立了网易公司。 丁磊租了个7平方米的屋子和三个创业伙伴没日没夜地写软件,后来,网易的BBS开通了。从那以后,丁磊们开发出一个又一个软件,推出一项又一项服务:中国第一家提供中文全文搜索、第一个大容量免费个人主页基地、第一个免费电子贺卡网站、第一个虚拟社区、第一次网上新品拍卖、第一个中文个性化服务,等等。由于其技术的实用和领先,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终于成为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之一。 互联网创业者如果掌握某种专业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具有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这种技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提高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如果上述条件能够同时满足,创业的基础条件就基本上形成了。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有一句不得不记住的老话,叫做“不熟不做”。创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熟悉或有专长的事情做起,一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波折。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应用的今天,许多人都从事与互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开发的应用。但是在互联网创业中,能够成为创业内部驱动力的技术一定能够成功地转化为商业模式,即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实用技术。 我们不鼓励初次创业者直接利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创业,甚至自行开发新技术进行创业。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是最能产生回报的技术。一项新技术从问世到形成产业化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孵化期,如果无法获得孵化基金的话,一个新创立的企业是无法承受这样漫长的孵化期的。而利用实用技术加以适当创新,能够很快产生回报,减少创业失败的风险。 专业技术人员最容易跨入创业的门槛,但是也是最不容易成功的创业者。一方面,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就是创业的资本,即便没有风险投资的注入,也完全可以“零资金”创业。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即便创业不成,凭技术还可以重新回到打工一族,通常少有后顾之忧。也正因为如此,专业技术人员最容易陷入“侠客”思维的误区,崇拜技术,而对市场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其他创业所需的资源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掌控的能力。这一点是有专业技术人员背景的创业者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掌握相对稀缺的资源 为了提高成功的机会,减少失败概率,在动手之前,创业者必须冷静评估所拥有的资源,包括社会关系、专业特长,并评估其所蕴涵的商业价值,寻找创业和投资的切入点。并不是任何资源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特长都有商业价值。创业者和投资者在评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时要尽量避免“自我感觉”。 很多创业者和中小投资者因为缺乏经验,容易凭“感觉”行事,有时候这样做确实有助于抓住机会,但多数时候这样做有害无益。如果创业者对自我评估没有信心,那么,可以请朋友和家人甚至请专业咨询机构帮助进行评估。 创业所需要的资源不仅仅是资金,最重要的创业资源是客户资源。如果创业者拥有稳定的和一定规模的客户资源,只要创业者能够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创业的收入来源就有了保障。 客户资源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创业资源。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资源的分配并不公平,如果创业者能够拥有其他稀缺资源也不失为创业的一大优势条件。比如上游供应商资源、下游分销商资源、客户资源,甚至某些需要政府部门审批的资质等都可以成为创业的资源。 (三)基于体验的成功尝试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往往就孕育了某种商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有时商机就蕴涵在其中。遗憾的是很多人遇到问题会习惯性地绕着走,于是与商机擦肩而过。等到别人获得了成功,只能懊悔地一拍脑门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因此,创业者不是空想家,而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实干家。只有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人,才会去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去改善不好的一面,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会去想方设法让工作更加有效,只有热爱学习的人才会从中不断吸取养分,开阔视野,并不断完善自己。创业的机会可能就在身边,就在平凡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体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