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和创客空间的来历
随着各种创客集市和创客嘉年华的举办,创客和创客空间日渐增多,但很多创客并不了解创客空间的来历。今天我们就对创客空间的起源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是多源的。在2005年以前,是没有makerspace这个词的,由于创客空间是外来词,所以也就不存在创客空间这一词汇。 2005年,Make杂志最早发明了makerspace这个词汇,但是当时并没有流行起来,直到2011年,Make杂志注册了makerspace.com域名,并且开始用makerspace来描述那些开放制作设计时才慢慢被人熟知。尽管如此,当时的makerspace也主要用是面向小朋友的创客教育空间,并非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创客空间。 真正的创客空间起源要从2005年以前说起,创客空间最早是从Hackerspace(黑客空间),TechShop(技术坊)、Fablab(数字制造实验室)逐步演变而来的。
1995年,世界最早的黑客空间(Hackerspace)诞生自德国。这是由德国的黑客活动混沌电脑俱乐部的组织者发起成立的C-BASE。混沌电脑俱乐部历史悠久,吸引着全世界的黑客参加。C-BASE是一个设在德国柏林的非营利性协会,该协会的目的是提升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网络的知识和技能。c-base被确认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独立、单机的Hackerspaces,因为它不隶属于任何学校或企业。 2007年,也就是欧洲Hackerspace运动开始的12年后,一帮来自美国的创客去参观了德国的C-BASE以及奥地利的MetaLab后,满怀激情回到美国,开启了美国的Hackerspace运动,当年,著名的NYC Resistor, HacDC就宣告成立。次年,Noisebridge也宣告成立。这些创客空间带来了一些影响世界的项目,比如Makerbot就诞生于NYC Resistor,为人类带来了廉价宜用的桌面3D打印机,促进了3D打印技术的快速普及。 那么,为什么后来黑客运动变成了创客运动了呢? 这与MAKE杂志的创办人戴尔•道尔提的观点转变很有代表性。在创办杂志之前,他本来是准备给杂志起名HACK的,当时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女儿,女儿说,HACK不好。尽管戴尔•道尔提努力的解释Hack并不代表编程,但是他女儿始终不买账。 女儿建议是起名为MAKE,原因很简单,所有人都喜欢做东西。后来他思考了Hack一词的问题在于一般人认为Hacker代表着喜欢编程来破解一些现有的程序、电子系统,或者为一些现有的装置带来额外的功能。所以,很难将一个手工艺人称为Hacker,所以Hacker一词确实没有Maker好。随着MAKE杂志的流行, Maker一词逐渐取代了Hacker, Makerspace自然也就取代了Hackerspace并成为主流。 除了Hackerspace,还有两种创客空间:TechShop和Fablab,这两个词都是正宗的商标,是有版权的。 TechShop于2006年诞生于美国硅谷,现已在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成立八家分店。TechShop的使命是为公众提供实现其发明创意所需的工具、软件和工作场所,促进全球制造业创新。 Fablab是一个创客平台网络,2005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原子与比特实验室的Neil教授创立,Fablab是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厂。 除了以上的各种类型创客空间之外,某些高校、社区还有一些开放的实验室、科创室之类,若其运作与创客空间相当类似,也可归为创客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