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steam是什么意思?
大家知道steam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STEAM?有哪些政策促使STEAM的发展呢? (一)steam是什么意思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早提出STEM教育概念,提倡融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后来,美国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将艺术设计的概念也引入其中,即应当将“A”即“ART”(艺术)加入其中,成为“STEAM”。除了发源地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针对本国青少年的STEAM教育。2015年,中国也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STEAM教育。STEAM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也逐渐被中国家庭所接受。
STEAM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学习方法。STEAM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灌输知识式教育模式不同的是,STEAM教育强调学生在体验式的过程中,提升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和表达的能力。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因同样强调对青少年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视为STEAM教育。 STEAM教育可以从幼儿园一直持续到大学,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国内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3-18岁)的STEAM教育现状。 (二)政策刺激+庞大市场:STEAM教育行业顺势发力 在国家层面,2015年,教育部首次正式提出要发展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引起众多机构参与STEAM教育的热潮。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要开设人工智能、编程等STEAM教育课程。2018,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编程课程将会被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再一次将市场对STEAM教育的热情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应的,在2018年,各地方也密集发布了STEAM教育发展政策和规划。 比如,北京市要求推动学校开设人工智能、STEAM教学、创客教育与编程教学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完善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 山西省教育厅提出要开发创新教育课程,以项目学习方式积极推进创客教育、STEAM教育和机器人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模式实验研究,每市至少建设3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 陕西省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四川省提出要从空间建设、师资培养、课程研发、活动开展和文化宣传等方面推动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 此外,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份也宣布加强STEAM教育。政府政策的出台,直接促进了STEAM教育机构的快速生长。
同时,中国庞大的青少年教育消费市场,也是STEAM教育的发展的强心剂。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国12岁以下的儿童数量约为2.26亿,且每年以约3000万人的速度增长。 有数据显示,拥有0-12岁孩童的家庭,平均每年的教育支出为3.5万元,由此可以粗略估算,中国0-12岁儿童的教育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且每年递增。 作为新生代父母的80后、90后,也更重视子女的“非应试类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0-12岁的儿童(小学阶段、幼儿园阶段及之前)成为参与“非应试类教育”的主力军。STEAM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非应试教育”种类,正受到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家庭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