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创客 > 创客空间 > 空间建设 >

面向人工智能的创客空间建设

面向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应在满足基本人工智能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创客集体验、学习、实践、展示和推广为一体的多元创新服务。O2O的创客空间模式同样适用于面向人工智能的创客空间的建设需求,为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方式维度的无缝学习与创造体验。借鉴创客空间2.0的理论经验,面向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需具备体验营、常态化课程教学、创客工作坊、挑战赛和产品推广五个主体功能。

在体验营阶段,学生主要在创客空间中完成人工智能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先在线上发布人工智能体验信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验活动。在线创客平台也为学生提供分享体验心得和完成体验总结,线上人工智能平台也为学生提供感受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云计算等在线服务。线下是学生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魅力和创意灵感诞生的主要场所,学生可近距离感受虚拟现实、深度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科技魅力。

 

在常态化课程教学阶段,学生可根据学习任务选择线上或线下学习形式。在掌握编程技术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以创意项目的形式开发作品。此时,线上可作为讨论和资源分享的平台,线下主要涉及小组深入讨论和作品搭建与完善等环节。

在创客工作坊阶段,学生在线上可继续与导师深入交流讨论,也可以将项目的过程性资料上传整合。线下活动主要以作品深加工和作品展示为主。学生和老师需针对作品进行外观、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优化。同时创客工作坊也需为师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不同组间可以交换意见,批判性地思考对方作品的优缺点。

在挑战赛阶段,学生在线上主要完成项目讨论和专家远程辅导等。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完成作品功能的修正和补充,专家需亲临现场指导以保证在竞赛中,学生作品能得到较高的评价甚至取得奖项。

最后是产品推广。学生的人工智能作品经历了体验、学习、项目研发和挑战赛的层层磨练,部分作品的含金量可以满足推广和批量生产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可组织相关专家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或产品推广方案,也可借助各种社会投资基金推广人工智能产品。此时的创客空间已不局限于学校或社会性创客空间。广义上讲,人工智能作品的本身价值和未来市场前景都是创客空间的有效延伸。

纵观国内外创客教育实践,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发载体的课程不胜枚举,授课形式多样,授课内容囊括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学习与开发实战指导。我国基于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模式与创客导师培训弥补了传统创客课程“技术本位”的思维内涵缺失。因此,从课程研发和师资培训角度看,我国已拥有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和前瞻性的国际视野。为充分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深度构建面向人工智能的创客教育生态圈,增强创客课程的研究性、学生创新能力微认证开发以及各级创新赛事将成为未来创客教育研究的新方向。